戏剧说|放飞想象,让孩子成为教育戏剧的主人

  孩子是教育戏剧的根本,也是一切的主体,戏剧创作也不例外。“戏剧创作”体现了想法与行动的对话,孩子们在戏剧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境中将内心的想法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是戏剧中问题的提出者,也是解决者。

 

  与戏剧表达不同,戏剧创作包含的戏剧要素不仅有角色,还需要有情节和场景。三个要素相互交织影响,激发孩子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创作思考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戏剧的主人

 

  角色

  “角色”是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他人”,以“他人”的身份思考、行动和说话。学前的孩子在戏剧创作中的角色数量较少,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提升,角色也从初阶段的一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到两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然后逐步增加多个不同角色。

 

  此外,在角色塑造上,孩子们的注重点也从角色的外貌逐步过渡到行为特征、心理活动。比如幼儿时期扮演小兔、小熊的话,孩子体现出这些小动物的体态、动作姿态即可,但之后则需要他们在故事体验中表现出各种复杂的情绪变化等。

  

 

  情节

  情节由一系列事件组成,具有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几个发展阶段,拥有着从背景、问题出现、冲突形成到最终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在创作方面,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创作的情节由简单到复杂,由重复到多样。

 

  戏剧情节的创作要围绕戏剧冲突展开,戏剧教师需要组织孩子以角色的身份创作戏剧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对不同观点和建议,就要集体协商,形成相对一致的做法。

 

  在戏剧课堂上,教师既可入戏,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或次要角色,以高支配的方式引导孩子创作;也可出戏,不扮演任何角色,以低支配的方式帮助孩子创作。前者更适合年龄小的孩子,或者有难度的戏剧创作,后者反之。教师可以为孩子设计了情节冲突所在,情节的发展应该交予孩子来创作,因此教材所提供的情节创作方案或者剧本,对于教师来说仅是一种参考,不能照本宣科。

  

 

  场景

  “场景”是事件发生的地方、空间,交代角色所处的环境。在戏剧创作的场景方面,学期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孩子戏剧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宜选择进行太多空间的场景转换,从两个空间的转换逐渐增加最为适合。

 

  场景的创作通常融入角色塑造和情节创作中,即角色都是在一定场景中的,情节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场景变化。对于在教室内进行的教育戏剧而言,为了鼓励孩子充分想象,也为了教学方便易行,场景有可能完全是空的,凭借着教师和孩子共同协商,将一个活动空间想象成一个房间、一片草地等;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标志将一个空间划分为不同场景,一切全凭孩子们的想象。

 

  场景的创作多采用实物、肢体合作造型、替代物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在有限的教师空间内既满足了戏剧发展的需求,也给予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从而获得想象力、创造力甚至是模仿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戏剧是孩子熟悉认知周围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它满足了孩子表达、创作、表演的天性。戏剧创作给了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从他们自身需求出发,在戏剧中放松身心,重视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获得和谐、自主的发展。

 

  教育戏剧要以孩子为根本,以戏剧为载体,以教育为目的。这也是表演课堂™一直的坚持。我们集结专家团队,丰富课程板块,优化课程内容,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戏剧”未来,让他们可以在戏剧课堂中认识世界与自己,得到综合全面的能力提升与人格养成,最终面对挑战与机遇时,也可以更胜一筹。

新闻推荐

表演课堂微信联系
表演课堂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下载APP
4008
037577

客服热线

留言咨询/

Message consultation
  • 姓名:
  • 微信:
  • 电话:
  • 城市:
  • 留言:
  • 提交之后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您也可以拨打 400-803-7577 进行咨询。

举报投诉/

Report complaints
  • 姓名:
  • 微信:
  • 电话:
  • 城市:
  • 投诉:
  • 提交之后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