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剧活动中,孩子们扮演着故事里的角色,也诠释着自己内心的世界。其中作为儿童戏剧教育基础层面的戏剧表达,通常会从模仿、造型、控制和情感四个维度帮助孩子展现他们的戏剧世界,其中“情感”更是贯穿于所有戏剧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他们是戏剧表达的四大要素,也是激发天性、挖掘潜能,打开孩子们戏剧世界的密码。
戏剧表达的要素
模仿
“模仿”是对人、动物、事物的各种特性及其细节的身体(或言语)动态性的再现、复制能力。在模仿中,孩子需要调动已有的经验,并借助当前视觉、听觉等感知力,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和言语表达出来。
模仿最开始多选择孩子十分熟悉的人物或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模仿逐渐升级为以常见的人物、动物为主,最后学会在模仿中感知新的经验。需要注意的是在戏剧表达中,戏剧教师不需强求每个孩子的模仿完全相同,孩子的模仿带有他们自己对所模仿对象的理解,是他们自己特有的表达。
造型
“造型”对于身体而言,是用身体塑造静止形态的能力。如果说模仿是动态的、过程性的,造型则是静态的、瞬间的。它是对身体运动的一种静止化,凸显在一个瞬间表情、动作的特质和个性。
孩子在戏剧教师细致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合理运用自己的肢体与表情,来表现出丰富、具有想象力的造型。
控制
“控制”是对身体运动(或言语)的快慢、动静、轻重、高低、大 小、远近等相对性的把握。戏剧表达不仅仅是张扬的,也是有一定约束力的。这种约束力被一定情境所规定,并彰显了戏剧张力。
情感
“情感”指的是在戏剧中,角色情感共鸣与表现要基于情感的体验与理解,在模仿、造型、控制过程中,孩子需要伴随即时的情感体验、理解和共鸣,并以一定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模仿的逐渐升级一般,孩子的情感表现也是从简单到较为复杂,从外显到逐步内隐。
孩子们在戏剧表达过程中,他们调用各种感官经验,建立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体验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更加形象地体验每一个角色特有的语言、情感、动作、表达方式,在活动中增长经验,感受戏剧的独有魅力。
教育戏剧的内容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深化升级,表演课堂™因此围绕不同年龄段的特殊性,精心设计符合孩子需求的戏剧课程内容,从“玩中学”到“做中学”,在正向引导孩子爱玩、爱动天性的戏剧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特天性,提升专注、培养自律,增强自信,发展孩子的独特优势,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内在的优秀品格,让孩子在未来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