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戏剧表达中,我们已经提到声音与言语表达更多的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次就来认识一下戏剧表达中最重要的媒介——动作与表情表达,为教育戏剧和孩子增添了无数学习乐趣的“C位表达”!
动作与表情表达是戏剧表达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媒介,就像没有声音和言语的哑剧,也一定要有动作和表情。“动作与表情表达”里的动作指代肢体动作(四肢和躯体),表情是五官动作。这些外化的、可见的动作都是孩子感知、体验和思考出的结果。通过下面的案例对话,来切实感受一下“动作与表情表达”吧。
打雪仗
戏剧活动对象:大班
教师带领孩子们欣赏一幅画:房间里有脚印,床上掀开的被子,椅子上挂着衣服、裤子,窗外下着雪。大家讨论后认为这是一位小男孩的家,并想象与表现小男孩起床、洗脸、刷牙的一系列动作,然后推开门,来到户外的雪地里。
教师问道: “如果你们是小男孩,你们会在雪地里做什么呢?”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打雪仗!”
教师接着问:“一个人能玩起来吗?"
“不能。”
教师建议道: “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一起打雪仗吧!"
沉浸在追逐打雪仗的游戏气氛中时,教师使用“定格”策略:“三,二,一,停!”将各自打雪仗的瞬间动作冻结住,有在半空举起手臂的,有刚刚扔出雪球的,有在躲避雪球的,有在地上揉雪球的,每个人的动作都不一样。
上面案例中的“定格”是教育戏剧中的经典戏剧游戏元素,通过“定格”可以看到孩子形态各异的打雪仗动作,各不相同却又配合默契,他们很自然地用肢体及其运动表现出对“打雪仗”的理解,尤其是同伴之间的两两合作,一扔一躲,一前一后,没有经过训练,却自然有着互动的默契。
表演课堂™中的“百变pose”、“造型大咖秀”等戏剧游戏和“定格”如出一辙。在动作表达的过程中,戏剧教师引导孩子自然地调动已有经验,以假装的动作体验与再现,不断探索新的动作,并相互影响。这是游戏,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猜猜我爱吃什么
戏剧活动对象:大班
教师以厨师的身份邀请孩子们(扮作小客人)品尝苦瓜。孩子们的表情比较丰富,有的皱起了眉毛,有的直吐舌头,还有几个在撇嘴,但保持时间不长,可以说转瞬即逝。
教师接着说道:“看,我这里有一个相框,我们来给小脸照张相,当我的相框放在谁的面前时,谁就要保持自己的表情不能动,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好吗?”
孩子们十分踊跃,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回忆刚才品尝的味道,当教师用相框来“留影”时,大多数孩子都能将自己的表情定格。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相框中“留影”的眉眼、嘴角以及面部肌肉的变化,以便更准确、生动地进行模仿。随后,教师用相同的方法让孩子们分别品尝其他味道。
上面的案例对话表明了味觉的戏剧表达就需要通过表情这一媒介。在假装吃苦瓜的情境中,孩子们调动已有品尝苦瓜的味觉记忆和面部表情记忆,及时地以表情再现出来。同时表情表达时也伴随着肢体动作,比如高耸着肩膀、左右摇摇头、用手捂着嘴巴等。
在天马行空的戏剧世界中,可以没有声音与言语,但动作与表情不可缺少。“动作与表情表达”是戏剧表达中最主要的内容,它让孩子通过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进行生动表演的同时不断地认识世界与了解自己,最终获得新的经验与认知。
表演课堂™就是以教育戏剧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形体韵律”与“即兴表演”等多元训练,引导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无实物表演,增加孩子对自身与外部世界的认识与理解的同时,全面锻炼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在未来成为一个自信独立的综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