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是作为包含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型教育,对孩子的艺术启蒙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审美教育,戏剧表演能力的培养也包括其中,却不作为核心,否则极易演变为艺术技能教育。
孩子很难实现成熟的戏剧艺术作品,他们在戏剧表演方面是未成熟的、幼稚的、笨拙的和粗线条的。如果教师只注重表演能力的培养,很容易因试图通过简单化的“教”——教师示范与儿童模仿,最后消磨了儿童的兴趣和多种发展可能性,又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艺术素养的启蒙
启蒙是为了使人摆脱某种束缚而获得自由和发展,是有更多可能性的开启,摆脱各种感官的、认识的束缚,进入一个自由体验、探索的世界。而教育戏剧就是人类在童年阶段所开始的艺术素养启蒙的教育。虽然教育戏剧不以培养儿童的表演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剧场艺术的元素张力、对比和象征仍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
(1) 张力,即挑战、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未知的情况和责任等激起的理智与情感的交战。
(2) 对比,即明与暗、声响与安静、动作与静止、逆转(不可期待的、不可预测的)。
(3) 象征,即以姿势、字眼和物品等产生一种集体性的意义,这些剧场元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前儿童,而是在“做戏剧”的过程中让儿童点滴体悟。
“艺术素养”通常会在“情感与态度”、“艺术感知与体验”和“艺术表现与创作”这三个层面体现个人艺术素养。它分为艺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素质偏重于指人的自然和生物性的层面,既秉承于遗传,同时又不断随着后天影响形成;而修养则偏重于指人的文化和社会性的层面,它在素质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获得。这二者不可分开,既相互作用,又互生互补,最终构成一个人的艺术心理结构、艺术知识技能和艺术态度、趣味和精神。
教育戏剧鼓励儿童尽情用身体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给予孩子不同于以往那种只是注重大脑内部思维活动以及言语的外化的体验,而是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鼓励他们用身体去思考,在思考中用身体表达。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虽然具有戏剧天性,喜欢假装和扮演,但是如果没有教育戏剧的启蒙,没有假装与扮演的机会,没有身体与心灵的自由对话,那么这些宝贵的天性终将埋没。
表演课堂™以“解放天性,滋养灵性”为主旨核心,潜心打造属于中国孩子的“教育戏剧”未来,为孩子们提供接触戏剧和表演的平台,锻炼提升潜能,感受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能力,发现更精彩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