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丰富、有生命力的,而教育戏剧则是孩子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知与理解,比起其他刻板教育,教育戏剧将孩子作为根本与核心,走进孩子的内心,鼓励他们的自我表达,发掘他们的与生俱来的天赋。比起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因教育戏剧而带来的成长。
儿童具有自己的独立价值
从哲学角度讲,孩子是具有自己独立价值的生命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戏剧知识和技能。教育戏剧就是教师与孩子共同通过戏剧表演去表达、创作和表演,外化孩子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而不是机械复制的、单一枯燥的教学。
表演这种天性让孩子把戏剧看作自己和自然、社会的对话和交流,他们喜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孩子才是教育戏剧的主人,他们需要的是教育戏剧为这种对话、交流和表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孩子和戏剧教师不是对立关系,是“主体之间"或“关系中的自我”的人我和谐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自我表达的个体
比起现代性教育的刻板、封闭,基于后现代教育观中的“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戏剧更强调每个孩子都是自我表达的个体。孩子和教师作为戏剧活动中某种角色,他们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都是他们内心想法的外化,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
“自我表达”是儿童戏剧教育的一种重要内涵,教育戏剧鼓励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更要有自己的观点与理解,从而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提升。如果这一点被教师忽视或忘却了,那么教育就极易沦为一种机械的、填鸭式和训练式的教育活动。
打破固化思维,以孩子为中心
儿童戏剧经验的建构过程是从完全统整的表演过程中逐步将戏剧元素分化、添加,丰富他们的戏剧经验,孩子的剧本意识、观众意识都是逐步从表演的一步步提升中发展过来的。比起成人戏剧创作的“剧本先行”,自然是“角色塑造”更加适合孩子的戏剧活动。
角色塑造,即如何把自己装扮成不同于自己的“角色”。儿童与成人创作戏剧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儿童的戏剧创作从演员的美术、音乐音响向剧本、剧场的方向发展;而在成人的戏剧创作中,往往是剧本先行的,由剧本确定演员、舞合美术、音乐音响以及最后的剧场合成和演出。
教育戏剧以孩子为核心,围绕他们的内心与成长不断地演进、发展。从理论到实践,打破以往教育的刻板做法和固化思维,走进孩子的世界。这也是表演课堂™持之以恒的初心,在不断地摸索与挑战之中,为孩子提供全新的、丰富的课堂体验,在戏剧课堂中正面引导孩子的内在成长,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发掘出自身亮点,发现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