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教育戏剧:身心合一的完整教育

  少儿教育戏剧是关乎孩子身体与心灵的教育,是不可缺失的完整教育。以往大多数的教育更重视孩子的思考与认知,却忽略了在可塑性最强的儿童时期,身体同样具有丰富而细腻的感知、体验与表达。
 

  身体是戏剧的核心元素,孩子用身体在戏剧的世界中感知、想象和表达。从戏剧艺术的角度来说,身体既是戏剧创作的材料,也是戏剧创作的手段,更是戏剧创作的结果。
 

  真与假:身体的感知与想象

  戏剧的假定性和身体的想象相辅相成,戏剧的表现就是基于真实的感知经验,再调动对时间、空间、角色以及故事情节的想象,以虚构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戏剧活动中,孩子身体的表达依赖于真实的身体感知经验,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所获得的真实的经验。在课堂中,教师也要顺应孩子感知经验的成长,尽量先调动已有经验,再辅以深度感知提升学习效果。
 

  原形与变形:身体的表达

  每个人的习惯都带有个人的生活印记和感知经验,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他们有时会用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运动到戏剧的身体表达状态,展示的是本来的自己,不是即将装扮成角色的表演者,这种情况在表演的初期最为明显。

  

 

  我们的动作、说话、思考都有着自然的的行动和状态,但是在戏剧表达中,这种身体的原形状态往往被打破,形成一种张力,呈现出身体的美感。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喜欢且善于这种戏剧的表达,并在表达中体验情感的变化。
 

  自我与角色:身体的创作

  “自我”是每个人天然具备的,角色则是演员塑造出的。二者之间既要凸显,也要隐藏。孩子在教育戏剧的活动中同样经历着自我与角色之间不同的关系阶段。
 

  1.在假装的情境中当自己

  这仅仅是一种假装行为,自己就是角色,角色也是自己,这种把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的凸显行为,尚且不算真正的角色扮演。
 

  2.表达角色的态度和看法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知道自我和角色的区别,具有了角色意识,知道自己在舞台上就是要以角色的行为方式说话、表达态度、看法。但如果孩子容易背对观众,也不在乎观众的评价,说明孩子仍缺乏对角色表演规则的认知。

  

 

  3.在观众面前代表角色

  随着角色意识与观众意识的发展,孩子逐步理解角色行为职责,知道自己不仅要扮演角色,还要演给观众看。
 

  4.控制整个表演,掌控角色

  孩子尽力将观众带进戏剧世界中,而自己清楚是虚构的表演,这是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最佳境界,只是大多数孩子都无法达到,不宜做过多要求。
 

  不同于其他教育,教育戏剧让孩子在虚构的戏剧世界里,不仅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等内在,同样学会用身体去感知、体验、想象与表达着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两者相互融合促进,让孩子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教育要注重身心合一这一观点已经越发被人重视,表演课堂™在最初的课程内容设计时,就非常注重身体教育部分,我们的金牌教师通过口令和肢体动作的展示,伴着不同情绪、节奏的旋律,引导他们舒展身体,用肢体来“说话”,借助肢体动作来释放自己,做到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表现力和自信心。身心合一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用的完整教育。

新闻推荐

表演课堂微信联系
表演课堂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下载APP
4008
037577

客服热线

留言咨询/

Message consultation
  • 姓名:
  • 微信:
  • 电话:
  • 城市:
  • 留言:
  • 提交之后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您也可以拨打 400-803-7577 进行咨询。

举报投诉/

Report complaints
  • 姓名:
  • 微信:
  • 电话:
  • 城市:
  • 投诉:
  • 提交之后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